欢迎访问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网站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技术文章 > 全自动红外测油仪使用注意事项

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全自动红外测油仪使用注意事项
更新时间:2025-07-17 点击次数:229
  全自动红外测油仪是一种基于红外光谱分析技术,用于快速、准确测定水体、土壤或固体废弃物中油类(包括矿物油、动植物油等)含量的专业仪器。其自动化设计简化了操作流程,但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设备长期稳定运行,使用时需严格遵循以下注意事项:
 
  一、使用前准备:环境与设备检查
 
  环境条件控制
 
  温度:仪器工作温度建议控制在15-30℃,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(如暖气、烤箱),防止温度波动影响红外光谱稳定性。
 
  湿度:相对湿度应≤70%,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光学元件结露或电路短路,必要时使用除湿机或空调调节。
 
  通风:实验室需通风良好,避免挥发性有机物(如四氯化碳、正己烷)积聚,同时远离强电磁干扰源(如大型电机、高频设备)。
 
  设备状态确认
 
  电源检查:确保仪器接地良好,电压稳定(通常为220V±10%),避免使用劣质插座或延长线。
 
  光学系统清洁:开机前检查红外光源、检测器窗口是否清洁,用无尘布蘸取少量异丙醇轻轻擦拭,避免划伤。
 
  试剂与耗材:确认四氯化碳(或替代溶剂如S-316)、硅酸镁吸附柱、比色皿等耗材充足且在有效期内,避免使用受潮或变质的试剂。
 
  二、样品处理:关键步骤与避坑指南
 
  采样与保存
 
  水样:使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容器采集,避免使用塑料瓶(可能释放增塑剂干扰检测),采样后4℃冷藏保存,24小时内完成分析。
 
  土壤/固体:采集后尽快干燥(避免日光直射),研磨过筛(通常为60目),去除石块、植物残体等杂质。
 
  预处理:含油废水需先静置分层,取上层浮油或中层水样;高黏度样品(如重油)需加热至50-60℃后稀释。
 
  萃取与净化
 
  萃取剂选择:优先使用S-316红外测油专用溶剂(毒性低于四氯化碳),若使用四氯化碳需在通风橱中操作,佩戴防毒面具。
 
  萃取时间:振荡萃取(如分液漏斗)需持续3-5分钟,确保油类转移至有机相;离心萃取(如全自动仪器)需设置合理转速(通常3000-4000rpm)和时间(5-10分钟)。
 
  净化步骤:硅酸镁吸附柱需预先活化(用正己烷淋洗),样品过柱时流速控制在1-2mL/min,避免柱床干涸或流速过快导致净化不彻底。
 
  三、仪器操作:标准化流程与参数设置
 
  开机自检
 
  启动仪器后,等待10-15分钟使光学系统稳定(尤其是红外光源和检测器预热)。
 
  运行自检程序,检查波长准确性(如3030cm⁻¹、2930cm⁻¹、2860cm⁻¹特征峰)、基线稳定性(波动应≤0.005Abs)和能量值(通常≥80%)。
 
  参数设置
 
  波长范围:根据油类类型选择扫描范围(如矿物油:2800-3100cm⁻¹;动植物油:3400-3600cm⁻¹)。
 
  积分时间:通常设置为10-30秒,高浓度样品可缩短时间以避免检测器饱和,低浓度样品需延长积分时间提高信噪比。
 
  基线校正:扫描前运行空白试剂(纯溶剂)进行基线扣除,消除溶剂背景干扰。
 
  样品检测
 
  进样量:根据全自动红外测油仪量程选择合适体积(通常0.5-5mL),避免超量程导致数据溢出。
 
  重复性测试:同一样品连续检测3次,相对标准偏差(RSD)应≤5%,否则需检查萃取效率或仪器状态。
 
  数据保存:检测完成后及时导出数据(如Excel或PDF格式),并备份至云端或外部硬盘,防止数据丢失。

版权所有 © 2019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 津ICP备17006250号-2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15802289629

扫一扫,关注我们